由國家癌癥中心郝捷院士、陳萬青教授等人撰寫的中國癌癥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上升,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癌癥的發病率,城市稍高于農村。男性發病前五位的癌證分別是肺癌、胃癌、肝癌、結腸癌和食道癌,女性分別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據相關信息統計,我國每分鐘就有六人被診斷為癌癥,每分鐘就有五人死于癌癥。癌癥發病地域也分布明顯,其中胃癌高發區集中在西北及沿海各省市,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及東北吉林地區,食道癌高發區主要在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區,相似的地理位置意味著相似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
在人體內,生物鐘控制著數百個生理和行為過程,包括睡眠/覺醒周期、血壓、體溫、能量代謝、激素釋放、運動活動和免疫功能。不僅如此,晝夜節律還會影響癌癥的發展、診斷和治療。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晝夜節律在腫瘤進展和轉移中的作用,以及優化患者接受治療的時間,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成功率。
1、晝夜節律影響癌癥的發生發展
通常來說,晝夜節律可能通過以下幾方面影響癌癥的發生發展。
患癌風險
多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晝夜節律紊亂會增加患各種癌癥的風險,如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和肺癌等。
癌癥診斷
癌細胞的數目和增殖狀態會受到晝夜節律的影響,因此,如果能推測出病理活檢的最佳取樣時間,將直接影響到癌癥診斷的準確性。
癌癥治療
根據藥物靶點或代謝途徑在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活性高低,選擇最佳的用藥時間,能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毒副作用。
癌癥轉移
基礎研究提示,癌細胞的轉移能力受到晝夜調節,靜息期的癌細胞侵襲轉移能力更強。此外,晝夜節律相關基因失活,也會影響腫瘤轉移進程。
藥物研發
大規模藥效學研究揭示了藥物代謝途徑的晝夜變化規律,相關成果可以指導新藥的時間依賴性評估。
2、時間療法為癌癥防治帶來新契機
晝夜節律幾乎滲透和影響了癌癥的整個發生、發展過程。充分利用晝夜節律的信息,將為癌癥的防治帶來新的契機。目前,臨床上部分學者嘗試開始基于晝夜節律或時段的治療,即時間療法,指的是在一天的特定時間提供藥物和免疫療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療效和安全性。
目前,時間療法正在積極探索中,尚處于起步階段。
有研究顯示
在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中,奧沙利鉑輸注時間為 10:15~21:45,5-氟尿嘧啶和亞葉酸輸注時間為 22:15~09:45,毒性顯著降低,患者總生存期增加;
卵巢癌患者早上接受阿霉素,晚上接受順鉑治療,其毒副作用更低;
相比晚上治療,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上午服用替莫唑胺總體生存期更長;
晚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在 16:30 之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與 16:30 之后接受治療的患者相比,總生存率幾乎翻了一番。
3、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癌的第一要素
了解了癌癥進展與晝夜節律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后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防癌的第一要素。飲食不規律、飲酒、吸煙和缺乏鍛煉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風險。對于正在治療的癌癥患者來說,作息不規律會容易出現疲勞、精力下降,也會誘發不良情緒,影響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及免疫功能。
因此,建議大家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并戒除不良嗜好,順應天時和人體生理節律,有效增強人體抵抗力,這才是防癌的“最佳秘笈”。
文字編選:新藥 張麗萍